近期,几乎席卷整个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在中美经贸摩擦刚刚缓和的背景下,叠加如此严重的肺炎疫情,可以预见,这将对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疫情之后,经济承压已是大概率事件。对于建筑业而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等发展要求已经给建筑企业提出了重大考验,而此次疫情也是检验建筑企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一大关卡。有业内人士预测,疫情之后,中国建筑业将面临大洗牌。
疫情对建筑业的总体影响:风险中酝酿机遇
(1)对建筑业经济的影响: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工人无法返城、上下游工厂复工延迟,某些企业停工减产,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影响在建工程施工进度、因疫情导致劳务和物资紧缺、费用上涨、成本增加。
(3)对建筑业长期的影响:建筑业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数据上云等方向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
疫情期间,建企的关键问题反思
01、延迟复工情况下,建筑企业除了等待,还能做些什么?
及时履行合同约定的通知义务。
考虑到疫情发展的持续性,建筑企业应根据合同约定将疫情作为持续影响的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向业主发出相关通知和报告,并在疫情结束后发送事件终止的通知和情况说明。
妥善履行减损义务。
建筑企业应采取措施尽量降低疫情的影响,如及时变更项目实施方案,从疫情影响不严重的地区重新采购设备材料和招聘劳务人员等,以适当履行减损义务,否则因此扩大的损失将可能由建筑企业自行承担。
做好合同解除的应对工作。
如疫情影响时间持续超过合同规定的期限,如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约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连续超过84天或累计超过140天的,建筑企业有权要求解除合同,解除后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开展工程款结算工作。
关注分包商和供货商受影响情况。
询问分包商和供货商,特别是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分包商和供货商,其对分包/供货合同的履约是否受到疫情的影响,并要求其提交影响说明,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重视疫情控制工作。
复工前应重点对春节期间到过武汉或武汉籍的人员进行排查和登记,严密关注其健康状况,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做好复工疫情监控工作。
复工后应对员工情况进行每日监控,密切关注员工上下班路线、身体情况及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人等情况。
02、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根据公开资料,火神山医院依据《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包括基础工程、土建及装饰工程、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不含外部线路)、照明与监控、通风空调系统、通信弱电、医用气体工程、净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综合复杂的工程,劳务、材料和设备等大量资源的供应能力至关重要。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供应能力决定了部队的作战半径。任正非说: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炮火的强度影响战斗的胜负,这些讲得都是资源配置和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目前,很多的企业的资源供应,更多从项目需求的角度,停留在采购-供应的阶段,属于被动供应;而资源配置能力则是从供给的角度,建立企业级的供应链能力,可以说,供应链能力是衡量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调配能力,是企业的关键竞争力。建筑企业推行的“小前端、大后台”的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的项目组织方式,“小”与“大”强调的不是“数量级”,而是“能量级”,“小”要求项目前线越来越敏捷,“大”要求总部后台越来越高效,通过建立企业级管理体系实现精准供应和快速打击。
03、建企通过信息化提高抗风险能力迫在眉睫
这次疫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造速度让全球都重新认识了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的效率。而背后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来自BIM及信息化的应用的支撑。
比如火神山医院设计方案落实的过程中,BIM大显身手,充分体现了BIM在整体统筹规划,项目协调、可视化模型创建等方面重要作用。
从1月27日到29日,短短72个小时。按照要求,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工期短。因此,工程采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交叉突击完成。
这其中最大难点就是时间紧,没有任何返工的机会。设计师一边建模出图,工地也一边进行施工,这种方式以前从没遇到过。
平时容纳1000个床位病房的医院BIM模型,大概需要六个人进行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设计创建,而这次只有3天。
设计过程中,不仅样板间模型要设计合理、做好碰撞检测。还需要考虑到:信息互通、电力供给、整体协调规划。
04、舆情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必修课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额高、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建设过程中蕴含着各类风险,常会聚合庞大的关注流,也容易形成舆情的波动。建筑企业的舆情事件多发生在质量或安全生产事故类,因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点,往往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甚至造成恐慌。
借鉴武汉肺炎舆情处置的经验教训,舆情管理是建筑企业必须上好的必修课,如何有序应对,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值得我们深思。针对舆情管理,最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及时、充分的信息,消除公众疑虑,增进理解与支持,有效地压缩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引导舆论走向。
小结
武汉肺炎疫情对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不断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筑企业的信息化转型与建设,建立建筑业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更加稳健地应对风险,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良性发展。
试想,如果此时给你一次机会按下“重启”键,回到疫情发生之前,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也许,迅速选择一款最适合基础施工企业应用的信息化系统是个不错的主意,那么,昇云应该会成为您的首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