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浦区重大工程项目启航共有128个

2019-06-28 1434 0

  近日,青浦区举行“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更高质量发展——2019青浦区重大项目启航”活动。活动积极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并将为把示范区建设成“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作出青浦贡献。活动聚焦“四个新高地”建设,以体现“集中度、显示度”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共涉及128个工程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458亿元。

  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区长余旭峰,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重大办以及吴江区、嘉善县等有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要深刻领会‘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要在肩负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展现青浦的奋进精神和责任担当,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在共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协同推进对内对外‘两个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汇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磅礴力量。”赵惠琴说。

  青浦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好对标对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着力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显示度、感受度和集成度。

  聚焦改革开放,打造成长三角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本次活动涉及8个项目,投资额295亿元,主要包括华徐路、蟠文路、蟠龙古镇、联美百老汇、安踏总部等一批配套保障区域内的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着力打造营商环境优化、制度集成创新的长三角最具核心竞争力地区之一。在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青浦区2019年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青浦全面跨越式发展,打造高品位的“上海之门”新形象。

  交通方面,在市级部门、昆山、吴江、嘉善等地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目前盈淀路已建成通车,同时开通了2条跨省公交线路C3、C5路,复兴路、外青松公路、东航路、胜利路已开工建设。2019年,青浦计划推进新太路、金商-锦商公路的建设工作,已开展项目前期方案研究。以青浦新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二环多射”路网布局为总纲,青浦将优先实施新城对外辐射的路网,包括:青浦大道(城区段)、港俞路、港周路、青松路等一批道路项目,为城区出行排堵保畅。

  青浦将聚焦西虹桥区域,推进轨交、区域道路、内部道路、停车设施建设。聚焦市西软件园及周边区域,启动道路、交通设施区域化规划及建设,打造流通性更强、景观效果更好的路网及交通格局。聚焦华为信息园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地配套华为基地建设,打造青西地区以交通、生态为一体的创新格局。

  青浦区区长余旭峰表示,今年青浦要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网通办”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确保年内实现网上可办率95%、办结率40%,电子证照应用率50%的目标,全面实现审批时间、提交材料双减半,全面推进100项事项流程革命性再造、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政务数据100%归集和共享。要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总结推广区规划资源局“四证齐发”的创新做法,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此外,青浦还要对标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要求,在已有好机制、好做法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第二届进博会配套保障各项工作,展示良好开放形象。年初确定的47个配套保障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徐民路已率先贯通通车。

  聚焦创新经济,做好“特色产业”大文章

  建设创新经济新高地方面,本次活动涉及26个项目,投资额356亿元,主要包括华为研发中心、哈工大智能产业园、启迪科技园、华测导航、精测半导体等国内一批知名企业项目,也包括德国Brose(博泽)、奥地利Blum(百隆),英国IMI,美国Cook Medical(库克)等一批外资先进制造业项目,着力建设一流的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产业集聚地。以启迪人工智能科技城为例,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外青松公路,占地面积126亩,地上规划建筑面积约为21万余平方米,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导产业,并落地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总部基地。启迪控股从2006年开始在长三角地区布局,构建起互动衔接的、多层次的创新空间体系。

  2019年以来,青浦区积极做好“特色产业”大文章,积极承接首届进博会溢出效益。本次启航的产业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先进材料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呈现出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度高、产业层次高的特点,这些项目都将进成为助推青浦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次启航的项目中包括华为研发中心、中军哈工大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产业航母”项目领航,将为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塑造新优势、积蓄新动能。同时,以博泽汽车项目为龙头,将加快高端汽车产业再升级;以纳峰新能源科技为引领,可推进绿色产业新发展;以英国IMI、奥地利百隆家具项目为依托,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新趋势;以华测导航、精测半导体为代表,可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新突破。

  年初,青浦区委、区政府印发了一号文件,明确将加强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推进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青浦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为6.2亿美元和3.2亿美元,分别增长8%和4%。

  下一步,青浦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高端服务、文旅休闲、绿色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具有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青浦将重点支持华为研发基地建设,争取3年内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华为产业供应链加快相关产业集聚。青浦将加快落实与市金融局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同时着力推动青西古镇联动发展,加快朱家角中国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加强金泽、练塘古镇功能空间布局和能级提升,促进三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焕发新活力,共同打造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江南水乡文化品牌。

  聚焦人居品质,让青浦更“宜居宜业宜游”

  建设人居品质新高地方面,本次活动涉及75个项目,投资额639亿元,主要包括崧泽高架西延伸等区省对接及骨干路网项目,兰生复旦学校、红房子医院、智慧城市等城市功能项目,以及一大批人才公寓、住房保障、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振兴的项目,积极构建便捷、绿色、智能、安全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营造高品质人居生活环境。

  青浦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以徐泾、赵巷为代表的国际生活社区集聚了一大批境内外高端人才,朱家角等地也越来越成为长三角众多成功人士的置业之地。

  下一步,青浦将积极构建便捷、绿色、智能、安全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多层次、跨区域、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网络,打造智慧青浦,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为各方来宾和广大居民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青浦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贯通断头路的基础上加强骨干路网、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市域铁路、通用机场的协调推进。

  青浦将增加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加快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建设。按照青浦智慧城市2025总体规划方案,在已完成56个5G基站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一批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以及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应用服务项目建设。

  青浦区委、区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次启航的乡村振兴项目共4个,总投资额17.1亿,涉及19年村庄改造,朱家角沈太路片区、练塘朱枫公路片区、重固片区项目。

  为实现乡村振兴整体功能提升,青浦区集中连片打造朱家角沈太路片区、练塘镇朱枫公路片区、重固片区等三个示范片区。目前,三个示范片区策划已基本完成。朱家角沈太路片区以张马村为核心,加快“四园一岛”产业布局和4A景区创建,以点带面放射带动周边六个村。练塘镇朱枫公路片区依托万亩粮田、特色茭白、现代农业园区和涵养林等自然资源,发挥练塘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以东庄为核心,辐射徐练等周边六个村。重固片区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以章堰为核心,以现代智慧农业和观光旅游为发展方向,推动徐姚等五个村连片建设,同时辐射全镇。

  聚焦生态价值,构建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

  建设生态价值新高地方面,本次活动涉及19个项目,投资额168亿元,主要包括蓝色珠链、元荡、新谊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青松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着力构建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是青浦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青浦围绕水、气、林等方面积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水质目标达标率达到94.7%,劣五类水体下降至5.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4.8%,森林覆盖率达到16.8%。到2025年,青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到95%以上,太浦河水质将达到Ⅱ类,淀山湖水质将达到Ⅳ类,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0%。

  青浦目前已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全市首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青浦的发展优势。面上,聚焦2020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的目标,青浦努力推动青浦区水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主要包括5条骨干河道、148条中小河道整治,以及13座调水泵站、25公里市政管网、23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点上,围绕青浦“一城两翼”、“两个扇面”总体布局,以东、中、西三个环为核心,积极打造水城相融、人水和谐的美丽青浦。

  其中,东部以环进博会为核心,打造“会展清水廊道”,聚焦核心区24条河道,通过溢流堰、循环净化、水下森林等先进措施,实现清澈见底。同时加快推进新谊河、新塘港、东长港、新通波塘“两横两纵”引清通道建设,把青西好水引到青东腹地,进一步改善水质、提升水动力。中部以环青浦新城为核心,打造“环城水系公园”。通过水系整治促城市更新、品位升级,努力打造成独具水乡特色、兼顾历史文化、生态水景、健身运动和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公园。西部以环淀山湖为核心,打造“世界级滨水湖区”。依托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先后实施了淀山湖防洪大堤和湖滨生态修复、大莲湖生态治理等工程,淀山湖彩虹桥、青西郊野公园等成为市民亲水近水的休闲胜地。青浦将进一步挖掘青西地区特有的湖荡资源,积极推动“一湖一链”,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滨水空间。

  下一步,青浦将会同吴江、嘉善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三统一”: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统一环境监管执法。与此同时,全面推进落实青嘉吴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框架协议,推进太浦河、淀山湖、元荡等跨省重点河湖治理,打造清水走廊、百里绿廊。青浦将加快区域内太浦河、拦路港等重点生态廊道建设。

  青浦将积极开展三地落实环评改革试点,建立对污染源实行从环境准入、排污控制到执法监督的“一站式”全过程管理。同时将持续加大污染源清拆整治的力度,年内全面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194家工业企业清拆,实现青西三镇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160公顷以上。这次启航项目中就包括重点河湖治理、重点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区域清拆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

  青浦区发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活动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青浦区副区长彭一浩发布了青浦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地区指标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青浦综合考虑了完备、简洁性,客观、可比性,科学、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板块,分别设置了5项、8项、9项、5项、11项指标。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该领域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创新主体三个评价维度反映创新驱动发展情况,设置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5项指标。

  二是协调均衡发展。该领域从党建引领、城乡均衡、产业优化、质效提升四个评价维度反映协调均衡发展情况,设置“三网”融合覆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限上现代服务业营收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区级税收收入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8项指标。

  三是绿色生态发展。该领域从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质量、农业污防、垃圾分类、能源消耗五个维度反映绿色生态发展情况,设置PM2.5年均浓度、劣V类水体控制比例、示范区水功能区优良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蓝绿空间占比、村居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9项指标。

  四是开放协同发展。该领域从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对外开放三个维度反映开放协同发展情况,设置营商环境指数、沪苏浙毗邻区域行政服务事项互联互通比重、长三角异地门诊和住院直接结算联网率及开通率、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率、贸易型机构或总部数量5项指标。

  五是共建共享发展

  该领域从收入增长、文明程度、移动共享、民生改善、公共安全五个维度反映共建共享发展情况,设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市文明进步指数、5G网络覆盖率、智慧应用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历史风貌保护区控详规覆盖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共安全指数11项指标。

  青浦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青浦按照新发展理念的精神、结合青浦实际的一次跨前探索。青浦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青浦区上下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不断完善优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施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推动青浦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