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重建亲历者及灾后重建专家谈芦山重建之路

2013-05-15 372 0

              五年常常被看做一个纪念的节点。

汶川重建亲历者及灾后重建专家谈芦山重建之路

  龙门山断裂带的死亡之线伸向西南,这一次,地震选择了庐山。

  被地震撕裂的北川旧城已成遗址,保持着地震中被定格的姿态;异地重建的新北川,干净秀美如同欧洲小镇。

  五年间,举全国之力,汶川在重建中新生。时值汶川地震五周年和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芦山重建何去何从?专家表示,重建经验不应该简单复制,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原地异地尚待商榷

  汶川地震后,国家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原则之一是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其中,映秀、擂鼓、南坝等山区乡镇基本在原址重建,而北川县由于处于地震断裂带,且四周山体陡峭,加上地势偏远,经济发展缓慢,故选择异地重建。

  芦山地震发生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清华院)、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同济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分赴天全县、宝兴县和芦山县,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为重建工作搜集第一手资料。徐珂就是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奔赴天全县实地调研的25位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也参加了汶川地震的重建工作,对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三个重灾区的重建,他有更多感悟。

  徐珂认为,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三地的特点不一。芦山县和宝兴县多为山区,没有北川的异地重建条件。天全县受灾程度较小,有些乡是平地,可以进行异地重建。“异地重建投入资金较大,是不大可能的,还是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尽量在原址上重建,或者进行房屋修补建设。”他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苗启松告诉记者:“只要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在原地重建还是能实现抗震设防目标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院教授张松告诉记者,同济院团队对于宝兴县是否原地重建尚存争议。宝兴县地处山区,资源有限,如何重建这类地处深山的乡镇是一个尚待商榷的难题。 以人为本科学重建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在三省51个重灾县区、13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启动重建工作。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规划院院长沈迟向记者透露,芦山震后重建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城市规划的任务已经落实到各援助单位,但国家尚未确定此次重建工作的基本框架。

  徐珂表示,芦山重建不能复制汶川模式,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张松认为,要在汶川重建经验的基础上使芦山震后重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子更加现代化,而是结合当地特点,更好地利用当地的生态区域、藏族村寨等非物质遗产来开展重建工作。

  苗启松建议,农民住房重建应尊重农民的习惯,符合农业生产方式。

  沈迟建议,芦山震后重建要采用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技术,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注重绿色、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配置各类资源。

  徐珂告诉记者,清华院团队认为不可盲目使用新技术,应尽量以利用当地资源为主,符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和认识水平,切勿拔苗助长。

  立足省内自力更生

  五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广东、上海等19个对口支援省(市)出动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倾力支援灾后重建。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建议,芦山重建不宜采取对口支援的包干方式。包干方式的优点是效率高,但各援建点支援力量不均衡,不利于当地自身“造血”。

  沈迟告诉记者,灾区重建应尽可能让灾区人民参与,而不是由援建单位包办。一些援建单位或地方在援建过程中过于强调援建方的成绩甚至是援建方的地方风貌特色,这很不妥当。

  一位参与过玉树震后重建的专家建议,重建应采用“合作式”而非“做主式”。援建单位应与当地政府部门成立协商协作部门,在资金使用、项目计划、工程管理等具体工作方面共同决策,提高各方的主动参与性,这将有利于减少实施过程中的矛盾。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