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015-07-16 104 0

   1、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特点
 
  1.1、困难性
 
  我国的土地情况导致地质条件很复杂,所以和其他的房屋建设施工方式对比,多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方法和高标准工艺性要求很高。因为房屋建设施工时地下工程基本是地基方便的处理,施工局限性有限,导致建筑地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难以开展起来,一旦方式掌握不对,不仅增加了建筑工程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2、严重性
 
  从一般层面上看,房屋建筑一经投入使用,地质基础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通常无法弥补,带来的损失也往往是破坏性的远超出地基处理投入成本。地基如果出现问题,房屋建筑整体结构则会失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一旦出现事故,破坏程度巨大,而且事故一般无法预测,多是突发性事故,更加加剧了其严重性。
 
  1.3、潜在性
 
  从房屋建筑施工工序角度看,地基处理是基础性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施工具有潜在性,很难通过之后的工序中进行检验,并且房屋投入使用中也很难发现问题,一般只有发生事故才能发现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见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具有潜性。
 
  1.4、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在地球上的经纬跨度范围广阔,国土面积较大,因此各个地区的地质地貌存在很大的差异,土地种类较多,如盐碱地"软土地"冻土地等,并且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再加上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工艺非常复杂。
 
  1.5、多发性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地基设计以及施工不当等问题造成的房屋倒裂等质量问题不断凸显,影响比较严重,损失也比较惨重。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与房屋建筑中的其他部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诱因比较多样,而且很容易爆发出问题。一旦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不当,导致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质量不过关,尤其是在房屋建筑交付使用后,其地基承载了全部建筑物的负荷,这样会使得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很容易显现出来。
 
  2、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常见问题分析
 
  2.1、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最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固性。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没有精确设置枕木的位置,相邻枕木之间没有处于同一个垂直线上,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同一层面上的混凝土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自身质量问题,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中的水泥材料发生水化热,内部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随着外界环境快速下降,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并且如果在夏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拉伸强度时,混凝土结构也会产生裂缝。
 
  2.2、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施工材料质量对整个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砂石、钢筋、钢绞线、水泥等施工材料,导致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达不到施工设计要求的强度,在后期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逐渐发生变形,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地基处理不合理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情况,对于地基的处理不合理,特别是在一些软土地和膨胀土区域,没有针对这些特殊的土质进行特殊的处理,并且桩基施工质量较差,导致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荷载能力达不到房屋建筑地基设计要求,影响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3.1、排水固结法
 
  3.1.1、砂井法
 
  在房屋建筑的软土地基中,设置一些砂井,在砂井上铺设砂沟或者砂垫层,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施排水通道,增加地基的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加快固结,缩短地基排水实践和距离。
 
  3.1.2、堆载预压方法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过程之前,在地基施工现场先堆填上大于或者等于建筑物荷载的土石,对软土地基进行预压加载,提前完成房屋建筑地基的沉降过程,这种堆载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1.3、电渗排水方法
 
  电渗排水地基处理方法是在房屋建筑的软土地及中插入金属电极,通上直流电,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由阴极流向阳极,从阳极将水分排水,在电渗作用下,逐渐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出,降低地基的地下水位和含水量,提高房屋建筑边坡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能力。
 
  3.2、换填型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型地基处理方法是指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低强度的土质换成高强度的土质,满足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强度要求。在使用换填型地基处理方法时,通常选择一些抗腐蚀能力较强、稳定性较高的砂石、碎石等地基材料。在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挖去强度较低的地基土,换填上强度较高的低级材料,然后进行夯实,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换填型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加快地基层的固结速度,避免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出现塑性变形问题,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的基础强度。
 
  3.3、振动法
 
  振动法,又叫做振动水冲法,最开始使用振动水冲法加固沙土和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起重机将振冲器吊起,通过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的方式,使振动器发生水平和垂直振动,作用于周围土体,形成碎石桩和原地基构成的复合地基。在清孔之后,就可以从地面向孔里逐段添加填料,或者在不加料的情况下使土地在振冲器振动作用下变得密实。通过如果反复的填料与振密,使地基内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并与原地基形成一个复合地基结构,达到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并减少沉降的目的。振动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加固、效果显著、节约费用等优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施工技术,因而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重视。
 
  3.4、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钻机将高压设备注浆管带入土层,浆液从管中喷射出来和土体相结合,通过持续旋转、高压、高速喷射流来对原有地基土体进行冲击与破坏,利用泥浆的黏着度将地基土质固化,达到合二为一的目的。主要用于淤泥质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中。其加固、防水、堵水性能都较强,加之其简便的使工工艺,进行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法,首先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地基的适用性。如果地基中含有大块石和大量植物根茎无法清除、地下水流速度大等情况,不宜使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还可以运用到深基坑或者大坝水帷幕中。
 
  3.5、DDC灰土挤密法
 
  DDC灰土挤密法利用房屋建筑地基的强夯法处理深层的地基孔,使用螺旋钻机分层的将灰土注入地基混凝土孔隙中,然后夯实成桩,经过多次锤基,不断扩大桩径,从而形成混凝土复合地基,逐渐改变房屋建筑工程的土质结构,提高地基的稳固性,防止地基发生变形。DDC灰土挤密法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湿陷性黄土的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过程中,DDC灰土挤密法可以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的性质,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巩固形状。
 
  3.6、IFC0强制固结法
 
  IFC0强制固结法可以快速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地基的固结速率,通过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固结,房屋建筑工程内部的砂墙可以作为其排水系统,能够加快地基凝固和固结的速度,扩大房屋建筑的排水通道。IFC0强制固结法的这种加压系统,可以利用真空压力,缩短堵截时间,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质量。IFC0强制固结法的这两个系统最重要的特点是加快地基的凝结和固结的速度,缩短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时间,降低地基处理成木,提高地基施工质量。
 
  总言之,在房屋的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施工技术和技巧,要加强地基的建造,在实用技术工程中是否会使房屋在安全性、使用寿命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地基的状态是否达到建造师所设定的基本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房屋的建筑质量,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以后在房屋使用中的使用利用率和以后产生的经济费用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冀鹏洲.浅论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4,16:51.
 
  [2]敖德洪.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23:1-2.
 
  [3]肖伊静.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257-258.
 
  [4]江良英.关于房屋建筑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323.
 
  [5]赵铂岩.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330.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