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贵阳轻轨1号线第三工作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2014-10-31 789 0

  走进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三工作段项目部工地,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拔地而起的桥墩,以及隧道洞口上方“雅关隧道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醒目的巨幅标语,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工地干净、整洁,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更为值得称道的是,这支作为新兵的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轨道公司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三工作段项目部,在强手如林的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工地勇夺全线第一名。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项目经理刘八一、项目书记梁家谷、项目总工李少平等团队领导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扎实的管理、强有力的指挥,才使得第三工作段项目部成为了建设贵阳轨道交通的领头羊,也为刚刚组建不久的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轨道公司增添了亮色。
第三工作段工地全景 
  新军出征 锐身自任不畏险
  2013年10月16日,为了缓解贵阳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实现贵阳市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目标,在贵阳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中,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建设,该项目共分为11个工作段,由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80位、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排名第1位的中国铁建总承包,并由旗下的10个局集团公司承建。
  因为看好贵阳轨道交通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也为了在云贵高原展示自己的实力,中国铁建旗下的10个局集团公司纷纷派出了轻轨地铁施工的最佳最强阵容,龙争虎斗同场竞技。而就在此时,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质量和效益,打造企业发展升级版,实现铁建人“中国梦”的矢志追求,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决定成立轨道公司,并组建了以经理刘八一为核心的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三工作段项目部,代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打响了一场改变贵阳城市交通状况的轻轨施工战役。
  然而,肩负着首战重任的刘八一和他带领的新军团队,要想顺利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却绝非易事。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三工作段,管段左右线全长3.464公里。主要工程有雅关隧道左线1180米、右线1122米;高架车站雅关站,全长120米,车站建筑面积9920平方米;雅关车站大桥120米;雅关四线道岔桥为左右幅双线大桥,上部结构为四线单箱三室连续梁结构;小关4号大桥跨越盐沙大道,为左右幅单线大桥,每幅长193.87米,梁部采用现浇梁施工。

 
   
  项目经理刘八一(左三)、书记梁家谷(右三)、总工李少平(左二)与现场负责人、技术员研究施工方法
  浩大的工程量与复杂的施工工艺,这些都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而作为新成立的轨道公司,能否打胜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这一仗,是事关企业开局是否顺利和今后发展以及企业信誉的大事,作为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刘八一来说,肩上压着一付沉甸甸的担子。
  面对如此大的挑战,项目经理刘八一并未选择退却,而是锐身自任,将这一重担接了下来。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三工作段位于云岩区黔灵镇雅关村,东面是小冲山,西面为杨梅山,植被茂密,风景如画,工地紧邻城市主干道——盐沙大道。由于贵阳已连续4年举办了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会议,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又一个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专注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端国际论坛。在这样的背景下,贵阳市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迫切需要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因此,市政府、业主对施工环保要求十分严格,施工环保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正在施工的雅关隧道工地进口
  为防止工地扬尘污染环境,在刘八一的精心组织部署下,项目部除将便道全部硬化外,专门安排8名工人保洁路面,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机械经过洗车池,4名洗车工每天24小时为驶出工地的车辆进行清洗,确保没有任何泥土带出去。李少平介绍说:“我们施工位于黔灵山鹿冲关森林公园雅关隧道,在开洞口时,为尽量减少山体大挖方保护植被,将洞口用明洞延长3 米,得到设计院的肯定,从而减少了植被破坏。”走进施工现场,硬化的便道一尘不染,给人的感觉仿佛这不是沸腾的建设工地,而是进入了休闲的地方。良好的施工环境,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贵州省领导、贵阳市政府、政协、贵阳市城乡住房建设局、贵阳市质检站、业主贵阳轨道公司质安处、中国铁建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指挥部到工地检查,都称赞第三工作段项目部环保施工做得好。
  除了各方对于施工环保的高要求外,第三工作段项目部共有三桥一站、一座隧道、一段路基等工程,它们均有施工难点,需要以刘八一为首的建设者用智慧攻克。为此,刘八一与技术人员呕心沥血,不断设计尝试各种技术创新手段,优化施工方案,并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施工中,他坚持“方案在前,施工在后,严格执行”的原则,实行“首件验收、样板领路”制度,使各分项工程均达到工程总体质量目标。
  在第三工作段的工程任务中,雅关高架车站设计独特,施工难度尤高。车站建在桥上,高度21.5米,建筑面积9920平方米,桥下一层为设备层、桥下二层为站厅层、桥上一层为站台层。雅关大桥和雅关车站是两个不同的建筑物,但却是连在一起的一个综合建筑。其施工顺序是:先施工雅关车站大桥、雅关车站的桩基,雅关车站大桥承台、雅关车站大桥墩柱、雅关站承台基础梁、雅关站框柱、雅关车站大桥梁部结构、雅关车站基础设备层、雅关车站站厅层、雅关车站站台层、雅关车站钢结构盖板。最大的难题是桥梁和车站有各自的基础,但却要合成一个整体,它们各自的受力却又不同,桥梁是动载,车站是静载,两种建筑之间沉降不一致,会产生错台,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道难题,刘八一和李少平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技术攻关。一是分别计算桥梁和车站的沉降差异质,并以此确定它们的沉降量;二是通过施工严格控制测量标高,得到设计差异值。所谓差异值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预留沉降的高度也不同,他们通过计算,得出车站的沉降量比桥梁沉降量大2厘米;三是通过计算满堂支架及满堂支架基础预压后沉降量,来确定模板预留量高度。在经过大量的工作后,刘八一这才如释重负,充满自信地说:“掌握了这些关键数据,就可以在立模标高上来进行有效控制各自的预留沉降量,使之得到沉降一致的目的,确保工程质量。”
  雅关隧道全长2302米,它的特点是设计为全包防水。隧道进口为27‰的反坡,为了不让山体内的渗水经隧道对施工产生影响,故将隧道设计为全包防水,即隧道内不设排水沟。换句话说,就是不让山体里的水进入隧道内。据了解,矿山法施工的隧道采用全包防水设计是相当少见的,尤其是贵阳雨水丰沛,而雅关隧道本身涌水又较大,隧道防水几乎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满足隧道防水设计要求,保证不让一滴水渗入隧道,刘八一查阅了相关施工方法,再根据自己丰富的隧道、地铁、轻轨施工经验,制定了双道以上的防水施工方案。具体方法是:一是在施工缝用钢边止水带,水泥基防水涂料,注浆止水管;二是设防水分区,即每16米划为一个防水单元,用背贴式止水带在每16米中央环向设置防水区,这样就在防水的薄弱环节设了四道防水结构。同时,在防水的最强部位,即没有施工缝的地方再设防水分区,这样就防止了山体内的渗水不会乱串,洞内干干爽爽,不仅地面见不到一滴水,而且拱顶和边墙也没有丝毫水渍,每一个水分子都被牢牢地“锁”在了山体内。一位隧道专家在观看了防水施工时说:“此防水设计让薄弱的环节变强,在强的部位对水产生隔离,堪称防水的最佳设计。”
  此外,由于雅关隧道进口位于轻轨车站道岔区,隧道断面形式设计为8种,工艺复杂,施工投入大成本高,为方便施工,降低成本,刘八一与设计院进行了多次沟通,将8种断面优化为5种。计划部长周开军说:“如果不进行优化施工,就要投入巨额资金采购9种不同断面尺寸的衬砌台车,加大工程成本。”在进行方案优化后,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刘八一和工程部的其他技术人员又进行技术攻关,将衬砌台车设计为双层门架式,使衬砌台车可以根据隧道不同断面调节宽度和高度,原本至少有需要3台衬砌台车,现在只购买1台就够用,少采购两台,节省资金150万元。
  雅关隧道的围岩原本设计为Ⅴ级,设计院根据地形和地质情况,将原设计为单洞双线的隧道,变为双洞单线。在变更设计后,准备将围岩级别由Ⅴ级降为Ⅳ级。刘八一以自己多年积累的隧道、地铁轻轨施工经验,根据围岩软弱泥岩,有膨胀性遇水就化的特点,提出了衬砌只能加强,不能降低的意见,被设计院采纳,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以人为本 凝聚队伍暖心间
  在不断取得施工进展的同时,刘八一、梁家谷深知一支队伍能否打硬战打胜仗,关键在于是否能凝聚人心、留住并培养人才。为此,他们特别强调队伍建设,关心职工日常生活,注重对年轻职工的培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为第三工作段项目部的众多员工带去了温暖,也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扫除了后顾之忧。
 
  
   2014年国庆节,项目部四名原铁道兵老战雨士向国旗敬军礼,祝贺祖国65周年华诞
  项目部驻地两山夹一沟,门前有一条高速公路,外出不方便。为使职工安心工作,项目部高标准建家,为职工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除为职工配发床上用品、衣橱等物品外,还设有澡堂、洗衣房,每天24小时供应热水,项目部院内还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员工劳碌一天有地方活动筋骨。项目部根据职工们四海为家的特点,食堂专门聘请川厨,让大家吃饱吃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施工生产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上场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刘八一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甚至将自已不多的存款也拿出来,全力解决项目上的困难,就在资金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每期计价款一到,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职工工资问题,拖欠职工工资从不超过3个月,刘经理说:“大家跟着我是来挣钱养家的,项目有困难想办法克服,职工家里也等着用钱,工资发得及时职工家庭稳定,才有心思好好在项目上干”。这话深深地感动了所有项目部员工。
  刘八一还特别注重年轻人才的储备培养。项目部多数都是年轻人,由于当时项目部整体划入轨道公司时,项目部人员还没有上齐,集团公司要求人员冻结,既不让进,也不让出,造成项目部技术力量薄弱。一开始,项目上只有两名技术人员,由于是新成立的单位,上级无人可派,项目部只好自己想办法,先后找了6名在校实习的大学生来工地,对他们边教边干,边干边学,推动施工生产。由于新手多,总工出身的项目经理刘八一对年轻技术人员采取以会代训,边实践边培训的办法,督促他们自学,逼他们成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各部室负责人多数都是由年轻人担任。正是这些年轻职工的成长,才给工程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项目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老骥伏枥 做青年员工的榜样
  在第三工作段项目部,包括项目书记梁家谷在内,有15位老职工是曾经铁道兵的老战士,尽管他们都已年过半百,但干起工作来却虎虎生威,风采不减当年。尤其是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在他们中间,架子队队长李俊明就是突出的代表。
 
  
  专家在项目部召开施工方案评审会
  李俊明是一名1981年入伍的铁道兵,曾是一名汽车司机,50岁刚出头的他就已谢顶,再加上肤色晒得黝黑,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大几岁,但他精神饱满,说话办事干净利落,在项目部说起他,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早在铜黄高速公路,他就开始搞现场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在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三工作段,他担任项目部桥梁架子队队长,负责小关4号大桥、雅关车站、雅关车站大桥、雅关四线道岔桥施工,下面还要管两个施工队,为两个施工队调派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他吃苦耐劳,责任心特别强,对每一个分项工程部位进度了如指掌,所管工程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